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甲醛為一類致癌物
2020-03-03 09:14:31
admin
197
早在1995年,甲醛就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確定為可疑致癌物。2004年甲醛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確定為一類致癌物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于2004年6月在其153號出版物中公告,甲醛由2類致癌物質上升為第1類致癌物質。
報告稱這個結論是來自10個國家的26位科學家對甲醛現有的致癌證據進行評價后得出的。他們認為,以前的結論——“第2A類致癌物質(很可能對人致癌)”是基于較少數量的研究,但新近對接觸甲醛人員的研究資料已經增加了這方面的證據。專家認為: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甲醛引起人類的鼻咽癌,這種癌癥在發達國家比較少見;另外有有限的證據證明甲醛可引發鼻腔癌和鼻竇癌,并有強有力的證據(但尚不夠充分)證明甲醛可引發白血病。
2010年12月15日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其總部瑞士日內瓦發布了一份《室內空氣質量指南》。這是世衛組織(WHO)首次公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的室內空氣有毒物質的量化標準,為世界各國制定相關法規提供了依據。
《室內空氣質量指南》的發布在社會上引起關注,這是世衛組織(WHO)歐洲地區辦事處牽頭搞的一個科研項目,全球60多名科學家參與到這個項目的研究。400多頁的報告對室內空氣當中9種污染物做了限定。甲醛污染被列入到主要污染物質之中。
報告中對室內環境中的甲醛污染引起了重視,提出室內空氣中的甲醛含量的安全標準是每立方米中含量0.1mg,超量或超時則會傷害肺部功能,并可能患上鼻咽癌和白血病。